竞彩足球胜平负,白俄罗斯超级联赛,世界羽联最新排名,nba新闻新浪,乌拉圭英文,世界杯冠军排行榜

 

手機

密碼

注冊 忘記密碼?
盆底功能及功能障礙與腹盆腔生物動力學
來源: | 作者:runmedcom | 發布時間: 2017天前 | 3514 次瀏覽 | 分享到: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是以壓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慢性盆腔疼痛、性障礙排便常等為主要病癥的組婦科問題。其主要病因是盆底支持組織薄弱,進而盆腔臟器移位而引起的盆腔器官位置或功能異常。女性盆底器官主要有尿道、膀胱、子宮、陰道和直腸。這些器官自身缺乏固有的形態和強度,而由盆底韌帶、肌肉和筋膜組成的肌性彈力系統相互協調、支撐,以賦予其特有的形態、強度和功能。本文從盆底肌肉、韌帶、整體支持系統動力學以及盆腔手術、妊娠、分娩對盆底生物力學的影響方面,對盆底功能和功能障礙的發生進行闡述:

  1 女性盆底功能的整體支持動力學概念

  女性盆腔是由骨骼、肌肉、韌帶、器官組成的一個整體。1990一1993年Petros和Ulmsten提出了著名的盆底整體理論(integry theory),使現代解剖學對盆底結構和功能的認以更加精致。該理論認為,女性盆底是一個骨骼、結締組織、器官相互關聯的整體,對盆底功能和功能障礙要以相互聯系和動態的解剖學新視角進行認識。在整體理論中,“結構”是靜態的,“形態”是動態的,結構決定形態,形態賦予結構功能,靜態與動態相互轉化。結構的損傷導致形態和功能異常,同樣結構的修復能引導功能的恢復。整體理論強調把盆底功能和功能障礙與最容易受損傷的結締組織相聯系。為便于判斷,提出了盆底“三腔室(three zones)”概念,將盆底在垂直方向劃分為前、中、后三個腔室,前腔室包括:陰道前壁、膀胱、尿道;中腔室包括:陰道頂部、子宮;后腔室包括:陰道后壁、直腸。通過3個區域的劃分,把結締組織損傷節化到各個腔室,,1994年DeLancey又提出了盆底支持“三層面”學說,在水平方向上將盆底支持分為3個層面:第1層面:由骶韌帶-子宮主韌帶復合體垂直支持子宮、陰道上1/3;第2層面:由恥骨宮頸筋膜附著于兩側腱弓形成白線,與直腸陰道筋膜、肛提肌中線一起支持膀胱、陰道上2/3和直腸;第3層面:為遠端支持,由恥骨宮頸筋膜和盲腸陰道筋膜遠端延伸融合于會陰體,支持尿道遠端。整體理論認為.不同腔室和平面之間的損傷可能是相互獨立的,例如第l層面的頂端缺陷常導致子宮脫垂和陰道頂部脫垂,第2、3層而的缺陷多導致陰道前壁和后壁脫垂。同時,不同腔室和水平的損傷又可能是相互影響和共同存在的,例如壓力性尿失禁在行恥骨后膀胱頸懸吊術(Burch術)后常有陰道后壁膨出發生;陰道頂部脫垂在行骶棘韌帶固定術(sacrospinous ligment fixation)后常會發生陰道前壁膨出。總之,不同腔室,不同陰道支持軸水平是一個解剖和功能的整體。盆底的肌肉、神經和結締組織是作為一個整體的動力系統相互協調而發揮作用的。

1.1  盆底的靜力解剖學    

盆底的靜態支持主要由韌帶和筋膜構成,其主要成分是膠原和彈性蛋白,這兩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筋膜是附著在器官表面,連接器官肌肉和韌帶的纖維肌性組織:盆腔內存在兩種類型筋膜:壁筋膜和臟筋膜。壁筋膜覆蓋骨骼肌并為骨性盆腔提供肌附著點,其組織學特性在于其具有規則排列的膠原。臟筋膜是連續的.由疏松排列的膠原、彈力蛋白和脂肪組織構成的網狀結構,貫穿于整個盆腔.筋膜內有血管、淋巴和神經,走行至盆內器官。筋膜凝聚而增厚致密的部分稱為韌帶。盆底的筋膜和韌帶對器官起懸吊和固定作用。盆底的主要韌帶:位于前盆腔的有尿道外韌帶(EUL)、恥骨尿道韌帶(PUL)和恥骨膀胱韌帶(PVL),與前陰道壁共同形成尿道F“吊床”,對尿道、膀胱起懸吊支撐作用;中盆腔有恥骨宮頸筋膜(PCF)、盆筋膜腱弓(ATFP)和宮頸環;后盆腔有子宮骶韌帶(USsL)、直腸陰道筋膜(RVF)和會陰體(PB)。韌帶中存在神經、平滑肌和血管,表明韌帶如同器官的筋膜層一樣是具有活性的收縮結構。各韌帶的生理作用分別是:恥骨尿道韌帶起始于恥骨聯合背側面的低末端,以扇形下降從中間插人中尿道,隨后從側面插入恥尾肌和陰道壁。外尿道韌帶將外尿道口固定于恥骨降支的前面,此韌帶向上延伸至陰蒂,向下延伸至恥骨尿道韌帶。盆筋膜腱弓水平方向韌帶,在恥骨聯合處的起始點先于恥骨尿道韌帶,結束于坐骨棘:盆筋膜腱弓通過其筋膜將陰道懸掛于骨盆。提肌板的肌力和鄰近的肌張力作用于盆筋膜腱弓、韌帶以及陰道。子宮骶韌帶的作用是懸吊陰道頂端,同時它還是下拉肌力和肛門縱肌最有效的插入點。子宮骶韌帶起始于第2、3、4骶椎,隨后附著于宮頸環,其主要的血供來源于子宮動脈的降支。恥骨膀胱韌帶插入前宮頸弧,此結構是前膀胱壁上的堅硬的纖維肌性組織,其作用是維持膀胱前壁張力。

1.2   盆底的動力解剖學

    盆底的生物動力學主要由附著在盆底不同平面的肌肉所產生。盆底肌肉排列成3層:上層、中層、下層。上層前方由恥尾肌前部構成,后面由提肌板構成。其作用力為水平方向,主要是將器官向前或向后牽拉,對器官起支持作用以及開放關閉尿道.陰道和直腸。其中恥尾肌的起始點在恥骨聯合下緣的上力大約l .5cm,終止于遠端陰道外側壁,產生向前牽拉的力;恥尾肌的側面部分在直腸后展開,相互之間與來自于尾骨肌和髂尾肌的纖維連接最后形成提肌板。提肌板終止于直腸后壁,在直腸反向移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肛提肌及筋膜構成的盆隔是盆底最堅韌的一層。新近對肛提肌的研究發現:肛提肌作為一個整體發揮作用,但在功能上把它分成兩個主要部分進行描述:即盆隔部分(尾骨肌和髂尾肌)和支持臟器部分(恥骨尾骨肌和恥骨直腸肌)。這些肌肉來源于兩側骶骨和尾骨的側壁。肛尾肌或肛提肌板代表尾骨肌在尾骨的融合。肛提肌由髂尾肌和恥尾肌組成,在兩側沿盆壁延伸到達恥骨聯合后方。肛提肌形成盆隔,其內有尿道、陰道和直腸穿過稱生殖裂孔。盆腔肌肉功能正常時,盆腔器官保持在肛提肌板之上,遠離生殖裂孔,腹腔內壓力增加將盆腔內器官向骶骨窩推擠,肛提肌板能防止其下降。肛提肌的內、外表面各覆蓋有一層筋膜。內層位于肛提肌上面,稱盆筋膜.為堅韌的結締組織膜.覆蓋盆底及盆壁,其某些部分的結締組織較肥厚,向上與盆腔臟器的肌纖維匯合,分別形成相應的韌帶,對盆腔臟器有很強的支持作用。

    中間肌肉層主要由肛門縱肌構成。肛門縱肌足垂直走向的肌肉,此肌肉在憋尿過程中能夠產生向下的作用力使膀胱頸關閉,并在排尿過程中伸展和打開流出道。肛門縱肌是由提肌板、恥尾肌側部和恥骨直腸肌的纖維組成。恥骨直腸肌起源于恥尾肌正中,橫跨3個肌肉層。雖然恥骨直腸肌向下延伸至中間肌層,但是在分類時將其歸到上層肌肉中。恥骨直腸肌為垂直走向,在恥尾肌前側面之后沿正中走向。恥骨直腸肌緊靠直腸前壁延伸,然后插入直腸后壁。盡管恥尾肌的前側面是扁平的、水平走向的肌肉,但是恥骨直腸肌是垂直水平,并沿著低于恥尾肌的前側面中問走向。根據解剖學知識,如果肛門外括約肌很好地固定在肛門縱肌上,提肌板將會被向下牽拉。當提肌板止于贏腸后壁時,肛門縱肌收縮將直腸呈向下的角度牽拉。

下層肌肉由會陰膜及其肌肉構成,包括球海綿體肌、坐骨海綿體肌和橫向會陰肌淺層以及肛門外括約肌。這層肌肉的主要作用是穩定尿道、陰道和肛門遠側部,同時還幫助容納腹部內容物。這層肌肉也能夠產生向下的力作用于尿道、陰道和肛門。會陰體是球海綿體肌和肛門外括約肌收縮的關鍵錨定點。深部橫向會陰肌將會陰體上部固定于坐骨結節具有側面穩定會陰體的作用。肛門外括約肌的作用是作為會陰體的張肌,同時它還是直腸縱肌的主要插入點。在肛門外括約肌和尾骨之問是肛后板,肛后板是一個腱性結構,其中含有止于肛門外括約肌的橫紋肌。

  1.3  盆腔的功能解剖學
    
    腹盆肌均為骨骼肌,有持續張力并能進行自主收縮。通常腹肌與盆底肌是協同收縮的,腹肌收縮可激發盆底肌收縮:Sapsford等報道盆底肌在以下3種狀態下會激活:空腹時、屏住呼吸時和腹肌收縮時。Neumann等。也發現如果沒有腹橫肌及腹內斜肌收縮,尿失禁婦女的盆底肌不可能充分收縮。由于重力的關系,直立位(坐位和站位)較臥位使腹內容物對盆底結構的壓力更大。坐位使盆底可能處于水平與垂直位之間;減輕腰部脊柱前凸的坐姿(如懶散坐姿),與其它坐姿比較,可能使作用于膀胱的壓力增加。姿勢引起的膀胱尿道后角增大可能引起漏尿。

    盆底整體理論用兩種穩定狀態描述正常的尿道和直腸功能,即關閉和開放。在膀胱頸尿道關閉過程中,需要3種定向肌力的作用。向前錨定于恥骨聯臺的尿道外韌帶(EUL)和恥骨尾骨肌(PCM),以及向后向下的提肌板(LP)和肛門縱肌(LMA)。如果恥骨尾骨肌松弛,只有提肌板、肛門縱肌向后向下的力,則尿道開放。肛門的控制也同樣受到3種定向肌力的作用,恥骨直腸肌(PRM)圍繞并錨定肛門,其收縮向前牽拉陰道末端和肛門后壁;提肌板和肛門縱肌向后向下收縮牽拉直腸形成肛門直腸角;如恥骨直腸肌松弛.提肌板和肛門縱肌向后向下收縮打開肛門直腸角,利于排泄!以上肌力因錨定點結締組織損傷受到破壞,無法實現力的傳導,器官的開放、閉合功能就會發生障礙。

2  腹盆腔手術、妊娠、分娩與盆底生物動力學

2.1   腹盆腔手術對盆底動力學的影響
    
    子宮在盆腔中起著中心結構的作用。子宮頸環圍繞著子宮頸,是主韌帶、子宮骶骨韌帶的附著點,同時還幾乎與所有的盆筋膜和韌帶相連,故任何作用于子宮頸的腹腔內壓力均會分布到這些筋膜韌帶上:經腹或經陰道全子宮切除術后由于陰道頂端的韌帶和筋膜的損傷,潛在地改變了力的分布,造成力施加于薄弱的陰道.易導致陰道頂端“膨出”。陰道上部缺陷是陰道脫垂的主要發病因素。保留宮頸(次全子宮切除術)也許是有益的,尤其是保留子宮骶韌帶的血供。當宮頸必須切除時,可行筋膜內子宮切除,由于保留韌帶、筋膜等支持結構.保留了陰道長度,有助于預防此類“膨出”。

2.2   妊娠與盆底生物動力

    尿生殖器官區域中的結締組織對激素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妊娠期膀胱尿道發生一系列生理性變化,激素的影響使尿道平滑肌張力改變,孕早期膀胱容量增加。妊娠期特有的身體姿勢使膀胱和尿道內壓力增加,尿道壓力隨孕齡逐漸增加,可能是妊娠期尿失禁的原因之一。隨著妊娠子宮體積和重量的逐漸增加,子宮在盆腔內的位置漸漸變垂直,到孕晚期子宮幾乎變成一個垂直器官,越來越大的壓力直接施加于盆底的支持組織。妊娠期胎盤激素的作用使盆底韌帶膠原溶解增加.韌帶松弛,同時陰道膜的膨脹性增加,這些改變使產道在分娩過程中易于進一步擴張,但宮頸環受到的合力增大.作用于生殖裂孔,盆腔器官下移,尿道閉合壓下降.易發生壓力性尿失禁。

  2.3   陰道分娩對盆底結構的影響    陰道分娩是盆底結構損傷的最危險因素,尤其是第二產程延長、分娩巨大胎兒和陰道手術助產。應用肌電描記法、陰部神經傳導測試法等研究盆底肌肉,發現陰道分娩后盆底肌肉組織出現神經支配去極化現象,導致盆底收縮能力降低。snooks等通過5年的調查,分析非產鉗分娩的經產婦肛門外括約肌肌電圖,與產前6個月比較,與初產婦比較,其盆底左右陰部神經末梢運動潛伏期增加。肛門最大自主收縮壓力明顯降低。陰道分娩可導致會陰撕裂傷、肛門外括約肌損傷。另有研究表明,陰道分娩后會出現盆底肌局部肌肉缺損,如恥尾肌體積縮小與肌力相關,尿道旁及陰道旁結構變化等,產生的缺陷可能是多處的”。但是分娩導致的結締組織損傷最初在臨床上不易覺察,隨著產次增加及年齡增大,這種缺陷逐漸明顯。

       生物力學是研究生命體運動和變形的學科,其基本內涵是運用力學原理、理論和方法深化對生物學及醫學問題的定量認識。熟悉盆腹腔生物動力學,對深化盆底功能障礙的認識并采取正確的治療策略是十分重要的。